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助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情况专题视察
走园区访村居 出良策谋未来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洁袁夏璐通讯员南任宣报道7月15日,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内的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助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情况专题视察,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作为环两江先行区及佛山“腰部”核心,南海发挥核心带动作用,计划通过5年时间,高起点系统谋划、高效率推进落实、高质量建设运营超180个、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重点项目,做实六大行动,达成“六新”目标,打造核心区域的发展极核、人文经济发展排头兵、科技成果转化的集中承载地。
在丹灶,视察团先后参观了新能源产业园、星源材质(佛山)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仙湖实验室。代表们了解到,星源材质是国内最早进行干法隔膜生产的企业,是国家火炬计划中首家提出“动力锂电池隔膜”概念的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仙湖实验室聚焦“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两条研发主线,持续产出重大科技成果,服务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九江,视察团先后走访临港国际产业社区招商中心、佛山承安铜业有限公司、璜矶社区九江龙舟训练基地。临港国际产业社区重点引进高品质预制菜、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绿色时尚家具等高端产业。承安铜业致力于数字化工厂改造,推动废铜回收和循环利用,在PCB线路板磷铜阳极领域已成为“隐形冠军”。而龙舟训练基地是龙超IP打造、产学研结合的核心载体,将撬动儒林湾活力中心成为龙舟文化体验地、龙舟赛事举办地、龙舟文化产业聚集地。
以文脉激活产业,西樵在环两江建设上有新思路。简村社区是省“百千万工程”第三批典型村培育对象,以古祠堂活化利用为切入点,通过保护性修缮与功能改造保留传统风貌、注入新内涵,带动村容风貌整体提升。名杰纺织创立全国首家“牛仔”主题酒店——靛蓝纹学酒店,推动“纺织+文旅”跨界融合发展。南海丝厂深挖工业遗存与文化资源,打造创意产业园区,成为“网红”打卡地。代表们从中感受到西樵以文脉为纽带,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工作活力。
聚焦发展实景,代表们边走边看,感叹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水脉相连、文脉相承、产业相生,具备高质量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条件以及创新实践,并结合履职谈感悟、谋未来。
“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立足湾区视野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南海区激活生态禀赋,推动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重要契机。”全国人大代表、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以儒溪村的蝶变为例,生动诠释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省人大代表、广东南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骆玲表示,南海产业集团将紧抓战略机遇、区位优势和产业协同机遇,助力新型储能、电力装备等新兴产业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聚链成群。
省人大代表、佛山市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结构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提到,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科技创新+低碳生态”的双定位,与氢能产业的特性高度匹配,这对佛山、南海的氢能发展来说,不仅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更指明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高标准建设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以“敢饮头啖汤”精神率先抢抓机遇,率先制定工作方案,率先部署推进。区人大常委会将始终与区委同心同向,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同频共振,以“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寓监督于促发展之中”的担当,依法履职、精准发力,助力先行区的宏伟蓝图早日化为实景。
(相关报道详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