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跑三镇看8个项目 汇众智点燃发展新引擎
各级人大代表为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持续注入智慧与活力

■视察团在九江镇临港国际产业社区展厅参观。

■南海丝厂深挖工业遗存与文化资源,打造创意产业园区。

■仙湖实验室。(资料图)

“先行区就像一个‘强磁场’,让‘产学研用’拧成一股绳,协同发力。”
“传统制造业可借文旅IP提升附加值,使产业与艺术跨界融合。”
“‘科技创新+低碳生态’的双定位,与南海的氢能产业特性高度契合。”
……
盛夏七月,南海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7月15日,在蝉鸣声声的项目建设现场,在机器轰鸣的工业厂房,在水清岸绿的龙舟基地,南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助推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专题视察活动火热展开。
从文旅IP打造到全周期健康服务,从氢能产业策源到金融精准赋能,一场汇聚民智、共谋发展的“头脑风暴”正在为这片沃土注入澎湃动能。这场带着暑热、沾着泥土的实地视察,不仅是南海对市委市政府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战略部署的生动践行,更掀起了汇聚民智、共谋发展的新热潮。
看现场
重大项目加速推进
今年初,佛山市委全会首次提出打造环两江先行区,明确沿西江、北江发展的新路径,旨在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难题,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作为核心区,南海的镇街数及实施面积均占全市一半,肩负着“主引擎”使命。
开局就奔跑,起步就跃进。今年4月,南海区发布《关于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海片区工作方案》,在全市率先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工作。
建设环两江,南海正全速前进。视察当日,五级人大代表真切触摸到了南海的“加速度”与实景图。
看科创,动能澎湃。丹灶镇紧扣环两江三大定位,深挖优势,抢占机遇。仙湖实验室,这个获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的“国家氢能及氨氢融合新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正是丹灶科创硬实力的缩影。它支撑了全球首块零碳氨燃料瓷砖出炉、国内首台氨氢融合直喷零碳内燃机成功点火等重大突破。
强劲动能带来亮眼成绩,今年上半年,28个亿元项目、144.1亿元投资相继落地丹灶,正泰华南总部、先导稀材等龙头扎根,丹灶的科创发展动力满格。
看产业,聚势成链。九江镇坚持“规划先行、项目为王”,总投资348.63亿的77个首批环两江项目加速推进。这背后,是“稳中有进、质效双升”的实干途径:欧比护理、东丽树脂等9个项目超前竣工;安德里茨二期、汇健医卫科技园等全面投产;全球激光巨头百超、国产替代先锋英诺亿恒、上市企业东软载波落子中兴新城,与电将军联动打造智能电力设备与储能产业园,让我们看到了九江产业升级势头正劲。
看文旅,魅力绽放。西樵镇依托“亿年山川、万年文化、千年文脉、百年工业”底蕴,在先行区建设中争当示范。环西樵山入口景观焕新,樵山大道旁80亩硫华菊花海成为吸睛新地标;“水上南海”脉络清晰,3条核心水上线路规划落地,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氢能游船项目在听音湖正式启航;广东千古情景区万人实景剧场升级改造项目计划启动;民乐窦公园完成75%工程量。代表们实地视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名杰纺织创立全国首家“牛仔”主题酒店——靛蓝纹学酒店,推动“纺织+文旅”跨界融合发展,探索出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南海丝厂深挖工业遗存与文化资源,打造创意产业园区,今年上半年引入17家主理人品牌,成为“网红”打卡地。今年1月~6月,西樵全镇接待市民游客802.79万人次,同比增长10.6%;五一假期,西樵山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同比增长300%。代表们从中感受到南海以文脉为纽带,实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活力。
从科创高地崛起、重大项目投产,到水脉串联古今、文旅点亮城市地标……代表们目睹的不仅是增长的数字,也是南海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的生动实景。速度背后,更是建设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坚定决心。
谋长远
代表建言凝聚发展智慧
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重塑城市格局的战略支点,更是南海探索水脉经济的新范式。视察现场,代表们既对当前建设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又立足各自专业领域提出真知灼见,更对先行区未来发展充满期待。
“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市委市政府立足湾区视野作出的战略部署,也是南海区激活生态禀赋,推动更具人文特质的现代化活力新南海的重要契机。”全国人大代表、西樵镇儒溪村党委书记陈旺弟以儒溪村的蝶变为例,生动诠释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这座位于西樵山南麓的古村,通过乡村振兴与“百千万工程”的叠加效应实现了“颜值跃升”,去年西樵山免票政策更是给儒溪村带来了空前的游客量。
“依托现有生态优势,接下来,儒溪村将聚焦‘生态、生活、生产’三生融合,打造儒溪水产养殖品牌,加快推动农民公寓住房建设,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村民。”陈旺弟谈到,当前,佛山市、南海区下决心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期待省委、国家层面能在政策资源上给予更多支持。
文旅融合的深度,决定了区域发展的温度。“环两江先行区通过水脉经济共同体,推动传统产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佛山市人大代表、佛山市佛冠义齿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秀兰从制造业视角提出“文化赋能产业”的创新思路:“西樵纺织可与广东千古情演艺IP联动,香云纱非遗技艺可融入水经济,让传统制造借文旅IP提升附加值。”这一观点引发共鸣,代表们纷纷建议进一步挖掘桑园围、龙舟文化等本土资源,打造“环两江文化长廊”,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韵”的特色格局。
科技创新是代表们热议的焦点。“佛山环两江先行区提出的‘科技创新+低碳生态’的双定位,与氢能产业高度契合,为佛山、南海的氢能发展指明了方向。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在新能源领域大有可为,这片热土未来潜力无限。”广东省人大代表、佛山市仙湖实验室燃料电池结构组件研究室主任李光福指出,目前,仙湖氢谷已集聚150余家氢能产业链企业,覆盖制氢、储运、加氢、应用全环节,叠加仙湖实验室的科研支撑,南海有基础、有优势成为全国氢能技术策源地。
“新技术、新业态最需要宽松的试错空间,先行区的一大优势就是政策上的‘先行一步’,不只是有更精准的资源倾斜,更有创新探索的优先权,这对高新技术产业太重要了。”在李光福看来,先行区还能像一个“强磁场”,把科研院所、企业、人才这些创新要素聚到一起,让“产学研用”拧成一股绳,协同发力。
数字化转型同样是代表们热议的焦点。区人大代表、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院长陈生关注数字化赋能医疗工作。他建议,强化数字赋能,推广智慧医疗辅助系统,建立健康档案互联平台,打破医院之间的医疗信息壁垒,提升服务可及性。比如,借助信息化手段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进行全周期管理。他呼吁,加快“南海AI医院”建设,并在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在先行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推广,打造全民健康的“样板间”。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代表们建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资本活水润泽两江两岸。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广东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办公室主任赵正权介绍,为响应佛山关于环两江先行区的发展规划,南海农商行围绕“一个先行区、三大示范领域”,创新推出了“两江贷”服务方案和“示范贷”服务方案。同时,对即将在环两江先行区实施的产业体系向新、文旅融合发展、全域治水兴水等六大工程,以及其中包含的20项重点任务,匹配适用产品,例如普数贷、文旅宝、碳减排支持贷等33项,点对点满足各种建设需求。
区域教育协调发展事关千家万户。区人大代表、南海中学老师黄丽芳认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在教育提质增效方面的政策措施,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聚焦教育核心问题,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强烈的改革意识、务实的发展路径和深厚的民生情怀。作为基层一线教师,首先要“主动破壁”,打破“单校思维”,为区域发展培养未来人才。
代表们的真知灼见,折射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多维价值:既是生态文明的实践载体,更是科技、文化、金融等要素聚合的创新平台。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这片热土正以水为脉,串联起城乡协调发展的壮阔图景。
向未来
以监督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视察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是南海区人大常委会不折不扣落实省人大代表主题活动部署的硬要求,是主动对标市委高标准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实举措,更是积极呼应区委以一马当先姿态加快建设南海片区的强担当。
聚焦发展脉搏与民之所盼,目标导向鲜明。每年7月,省人大“代表主题活动集中履职月”如约而至,集中履职是“重头戏”。无论主题如何变换,代表们的目光始终锁定城市发展脉络与群众迫切愿望。本次视察前,代表们深入研究项目背景、现状与挑战;视察中,深入项目一线查实情、看进展,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调研助推发展。
代表们一日奔行三镇、深入八个项目点,紧盯项目进程,这既是对年初承诺的现场检验,更是为发展精准赋能。通过一线视察,代表们对项目跟踪督促的认识更清、履职更具靶向性,推动工作的成效也将更实更突出。
区镇村合力共绘新图景,上下协同紧密。环两江建设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全域联动的“大合唱”。从西樵山的文化引力到氢能产业的创新张力,从医疗教育的民生温度到金融服务的机制创新,南海正凝聚起“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群众共建”的强大合力。
现场,视察组充分肯定了区镇村协同发力,区级率先制定方案、部署推进;西樵、九江、丹灶、狮山深挖禀赋、强力攻坚。视察组指出,相关镇敏锐抓住区位优势,找准发展定位,并善显特色势能,精准发力又协同联动,为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现场汇报展现的十足信心与清晰规划,更点燃了发展干劲。
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人大担当尤为凸显。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是硬仗,更是机遇。人大监督,核心在于寓支持于监督之中,推动发展、惠及民生,在此进程中责无旁贷、应有所为。今年的代表集中视察,让人大监督力量再次释放与更新,面向未来的监督方向也有了新的聚焦。
视察组表示,发挥人大代表来源广泛、联系广泛的优势,推动先行区建设项目落地见效、惠民利民方面,人大应有所作为。
接下来,南海人大将聚焦人文引领,结合下半年常委会听取审议文旅融合报告工作加强调研,为南海片区探索“文化+”“文旅+”发展模式、做好文旅焕新文章建言献策;聚力科技驱动,加大对南海片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规划布局的关注,开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询问;着眼区域协调,激发新活力,以“三清单”工作机制推动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事项落地落实见成效,推进今年十件民生实事督办工作和明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征集工作,引导代表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推动公共服务品质迈上更高层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站在湾区视角,环两江先行区南海片区建设既是南海践行“百千万工程”的生动注脚,更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县域路径的先锋实践。随着代表智慧的持续注入,这片承载着生态之美、产业之兴、人文之韵的热土,必将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柯凌娜黄洁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永程(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