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新闻网首页 南海 镇街 政策 文化 专题 直播 视觉南海 更多
  • 微信头条
  • 信息发布
  • 经济
  • 情报站
  • 音视频
  • 活动
  • 公告
珠江时报数字报 - 南海新闻网
  • 2025年08月14日
  • 返回头版
  • 返回版面
  • 标题导航

    第A01版:要闻

    • 南海蚊媒防控走出“三位一体”新路径

    第A02版:要闻

    • 一通二清三防 冷巷变身整洁空间
    • 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 为全域整治项目引金融活水
    • 看“奇妙魔法秀”学酷炫魔术技巧
    • p40

    第A03版:镇街

    • 西樵来了群“文化播种人”
    • 八大课程带孩子触摸本土文脉
    • 村民组队 场上拼球场下交心
    • 奖励优秀学生传承“和孝”文化
    • 城市禁燃区内燃用高污染燃料企业被罚2万元

    第A04版:蓝莓荟

    • 从石头到手镯 5步解锁平洲翡翠生产线
    • 做模型学采编 这个夏令营科技感满满
    • 记者带你探访基孔肯雅热病区
    • 幼儿园大班儿童免保教费 落地佛山具体免多少?
    • 1130防蚊灭蚊行动今天你做了吗?
    • 大雨到暴雨 台风“杨柳”今日影响广东
    • 中国平安启动“古树名木健康管理计划”
    • 分类信息
    • p40
  • 数字报首页
下一篇

A03:镇街

西樵来了群“文化播种人”

华南师范大学丹心筑梦实践团来西樵开展公益夏令营、田野调研等实践

2025年08月14日

■志愿者走访西樵非遗手艺人。

珠江时报讯记者黄金全通讯员周康摄影报道近日,西樵镇的街巷里多了一群年轻身影。华南师范大学丹心筑梦实践团的队员们扎根基层,七天时间内通过公益夏令营、田野调研、新媒体传播等方式,让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在西樵大地绽放生机。

清晨的百西社区居委会,总是被实践团志愿组“小老师”们的忙碌身影唤醒。为让本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根,他们结合西樵特色与学生年龄特点,打磨出一系列“有料又有趣”的课程。“我们带孩子们认识西樵山的植物时,发现他们对家门口的生态环境既熟悉又陌生。”志愿组成员施雅菲说,“有个小朋友指着一株榕树告诉我,这是爷爷常带他乘凉的地方,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那一刻我更明白,把西樵的生态故事讲给孩子听,就是在他们心里种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篮球场上,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衣衫。“教孩子们打球时,我们特意加入了‘西BA’的家乡篮球故事。”体育专业的学生刘冉冉擦着汗说,“西樵的篮球文化底蕴深厚,有个内向的小男孩,听到本地球星的成长经历后眼睛发亮,现在每次投篮都特别用力,还说要像他们一样为西樵争光。这种精神的传递,比进球更有意义。”

骄阳似火,挡不住调研组成员挖掘西樵文化宝藏的脚步。他们穿梭在西樵的街巷里弄,与本土文化守护者展开深度对话;走访村书记、对话老村民,挖掘六祖诞、关帝诞等民俗背后的“治理密码”。

宣传组的队员们则用镜头与创意为西樵传统文化“赋能”。“规划研学路线时,我们发现西樵很多老建筑藏在深巷里,就像蒙尘的珍珠。”负责摄影的志愿者朱成霖说,“有位卖糖水的阿婆告诉我们,她家铺子的骑楼有百年历史,是西樵变迁的见证,却很少有人知道。现在游客跟着我们的路线来打卡,阿婆的糖水卖得更火了,这种文化带动西樵发展的实在变化,比任何数据都有说服力。”

在“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中,丹心筑梦实践团的西樵之行,正是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正如实践团团长刘炜晴所说:“七天时间很短,但我们看到文化像毛细血管一样,悄悄融入西樵的肌理。当孩子们能说出西樵草木的名字,当西樵老手艺通过镜头被看见,当传统文化能实实在在帮到西樵的乡亲们,就证明这条路走得对、走得值。”

珠江时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rnh222@126.com 举报电话:0757-81212540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大道北57号 邮编:528200 电话:0757-81212540 传真:0757-83873205

互联网新闻登载服务许可证:粤ICP备17097190号-1 粤公网安备 44060502000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