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区举行氢能产业工作推进暨丹灶镇增资扩产现场会
“氢”尽全力 “链”成标杆

■南海现场投放一批氢能车。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邹颖敏摄
珠江时报讯记者李年智邹颖敏报道7月10日,2025年下半年南海区氢能产业工作推进暨丹灶镇增资扩产现场会在丹灶镇举行,会上不仅部署了下半年氢能重点工作,还发布《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向外界释放支撑氢能产业发展的强烈信号。佛山市副市长徐童、南海区区长王勇出席活动。
今年上半年,南海氢能产业以“场景驱动”为遵循,取得了良好成效。南海区委常委黄智斌介绍,下半年将围绕保障氨氢供给、完善基础设施、产业补链强链、应用场景拓展、提升行业影响力五大维度,从13大重点事项着手,全力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重磅发布《南海区促进加氢站建设运营及氢能源车辆运行扶持办法》。扶持办法聚焦基础设施完善、氢气降本和终端应用推广三大核心举措,将为在南海开展相关项目的企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普惠性政策扶持。其中,对符合要求的加氢站建设提供最高500万元/站的补贴。
政策的落地离不开具体应用场景的支撑,而“场景驱动”正是南海发展氢能的根本遵循。目前,南海已投入氢能车辆1313辆,当天又迎来100辆氢能公务车的投用。百辆氢能公务车的投用,是南海推进绿色公务出行的重要举措,也是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氢能公务车集中投用案例之一,不仅能大幅降低公务出行的碳排放,更将为氢能车辆的推广应用树立全国标杆示范。
车辆的规模化应用,离不开配套基础设施的支撑。南海目前已建成投运15座加氢站,活动现场,全国首座商业运营的涵盖现场制氢的“油氢电”综合能源母站启动建设。该项目由中新氢能和国资企业南海联达公司合作建设,创新性地集制氢、加氢、加油、充电及非油品销售五大功能于一体,真正实现能源服务的“一站式”供给。
中新氢能还与多家龙头企业签署五项关键协议,包括全国首家氢能公务车持车平台创建、综合能源站与制氢项目合作、氢能工程车辆推广等。这些合作将进一步完善从制氢、储运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生态,为南海打造全国氢能发展标杆注入强劲动力。
此外,丹灶镇3个传统产业增资扩产项目现场签约,涵盖印刷、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
徐童表示,接下来,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南海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线,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突破。深化场景应用,支持南海推动氢能应用场景在全市范围内开放及推广;完善产业生态,引导南海氢能产业科研机构争取国家、省基础研究、重大专项支持;强化开放协作,推动佛港两地氢能合作协同发展,加强与香港在氢能产业的联动。
对于南海氢能产业的下一步发展,王勇提出五个“要”:要有稳中求进的战略定力,要有三箭齐发的战术布置,要有科创驱动的基本优势,要有人文引领的区域特色,要有有效市场的原则底线,要有有为政府的合力支撑。
五大维度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保障氨氢供给方面
确保中鹏未来生活垃圾资源化制氢项目按期投产,进一步夯实本地氢源基础。
产业补链强链方面
精准服务已落地项目,加速突破在谈项目。
完善基础设施方面
推动智慧综合能源站建设,确保丹灶赤坎综合能源母站在氢能大会前基本完成建设,狮山狮柏站在2025年底前完工。
提升行业影响力方面
以“2025年中国氢能大会”为核心,重点展示南海氢能产业最新成果,扩大“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的影响力。
应用场景拓展方面
加快推广氨氢零碳燃烧技术,推广1000辆氢能物流车在冷链、中央厨房等场景应用,同时在全区政务中心、景区全面投放氢咖啡机超10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