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龙”重登场 南海强势“吸粉”
叠滘漂移赛场+多个“第二现场”,掀起端午假期狂欢热潮

▲叠滘龙船漂移的精彩瞬间。 南海摄影协会影友/李霞玉摄

▲棉二水塔街集聚众多观众看龙船漂移直播。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廖焜曹瑜摄

▲麦边舞龙现身棉二水塔街活动现场。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方智恒摄

这个端午假期,南海成了龙舟的世界,处处鼓声起,镇镇有盛事。而其中最抢眼的,莫过于端午“顶流”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5月31日,叠滘龙船激情开飙,20支精英队伍齐聚东胜赛区(S弯)上演“速度与激情”,其后6月1日的圣堂赛区(L弯)比赛也是激烈继续,吸引目光无数。活动还引来了央视等高端媒体的关注,让南海特色走向全国。
乘着龙船漂移的热度,今年南海创新打造“10+N”龙舟观赛“第二现场”,市民在大型商圈、工业街区、公园、街头等地即可零距离感受“水上漂移”的极致魅力。其中紧邻叠滘龙船漂移赛道的棉二水塔街,化身欢乐派对,首日便吸引6万人次涌入。
水上漂移
“玩得就是惊险刺激”
今年,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按照“六天六赛”的节点推进。其中,5月1日的单人龙艇赛率先拉开赛季序幕;5月31日至6月14日,叠滘水道四大赛区轮番上演龙船漂移巅峰对决。
5月31日端午节当天精彩开赛的东胜赛区(S弯),不仅有18支叠滘龙船队伍参赛,还有夏西、海天味业等队伍参与。据介绍,该赛区堪称叠滘飙龙船的难度天花板,560米的S弯赛道上,25米长的龙船要在高速前进过程中拐6个弯,特别是第二、三弯道为两连发夹弯,十分考验扒丁的反应速度和默契。
比赛现场,赛道上浪花翻滚,各支龙船队伍纷纷亮出水上极限漂移绝技:加速、甩尾、急停、避险、折返……鼓手、扒丁、舦手等约40人配合得默契十足。龙船在狭窄的河涌里流畅转弯,看似惊险万分,实则张弛有度。欢呼声、呐喊声、锣鼓声回荡在叠滘水乡上,不绝于耳。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村头四坊龙船队夺得本场赛事冠军,东胜东龙船队和庆云龙船队分获亚军和季军。
6月1日下午,大赛继续狂飙,19支队伍在圣堂赛区(L弯)挥桨激浪。圣堂赛区是叠滘片区的“斗龙古战场”,此处赛道不仅有两次90度急转弯,还有“考石角”的阻碍,极为考验团队配合的默契度。只见赛道上,各支队伍奋勇争先,同样展现了“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龙船精神。
接下来,6月2日的潭头赛区(C弯)比赛,以及6月14日的茶基赛区(J弯)比赛还将陆续开展。此外,6月15日的精英挑战赛也是这场水上盛宴的重头戏。
无龙舟,不佛山。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龙舟龙狮运动名城。今年,全市提出实施文旅“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佛山文旅城市IP。以龙舟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正逐渐发展成为出圈出彩的平台型品牌活动,让佛山能够吸引全球目光。
第二现场
“像看世界杯一样带感”
叠滘龙船漂移大赛不是单纯的体育竞技,更是集文化、旅游、美食于一体的交融盛宴。在对赛事进行升级的基础上,南海区创新打造了“10+N”龙舟观赛“第二现场”,不仅点燃了全民观赛热情,更同步引爆了商圈消费热潮,书写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生动端午篇章。
作为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第二现场”No.1的棉二水塔街,以“龙舟竞渡+工业风潮玩”为核心,成功将水上赛事的澎湃激情延伸至岸上,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观赛体验与丰富的文化消费选择。
街道两旁,百年工业遗存的厚重肌理与现代潮玩元素巧妙融合。现场架设的超大全景观赛屏,早已被热情的观众层层“包围”。屏幕上,龙船在狭窄河道间上演惊心动魄的“贴弯漂移”,每一次惊险过弯都引发观众席整齐的惊叹与潮水般的喝彩。
“这速度、这技巧,紧张刺激不逊于顶级赛事!”现场一位年轻观众兴奋地表示,像看世界杯一样看叠滘龙船赛,真带感。
赛场外的精彩同样不容错过。活动期间,市集人流量显著增长,日均客流量较活动前提升300%左右。“品粤仁”春砂仁猪杂汤、莱恩队长咖啡等商户销售火爆。
这里也同时集结了近50家特色摊位,创意冰饮成为消暑解渴的“爆款”,几乎人手一杯。传承古法的非遗小吃热气蒸腾,吸引食客排起长龙。文创区则有龙舟手作、非遗剪纸、舞龙等潮玩好物,搭配投壶、漂移龙船摇摇乐等互动游戏,市民游客们捧着美食,眼观激战,味蕾与心跳同频共振。
6月1日儿童节当天,棉二水塔街还成为亲子乐园。下午3时,现场变身露天手作工坊,孩子们与家长共同制作非遗龙船灯和龙船模型,学习叠滘龙船的造型技艺与象征意义。一个个精巧的龙船手工,不仅承载着祈
福纳祥的传统寓意,更让亲子家庭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龙舟文化的匠心精神。这是百万学子游南海“龙舟小勇士”系列的研学活动,通过非遗手作、文化体验与亲子互动,让传统龙舟文化焕发新活力。在泼水狂欢环节,对应着“力争上游”的竞技态度,同时也呼应“洗过龙舟水,顺风又顺水”的传统习俗,小朋友们在夏日清凉中激发活力勇气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自信。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黄婷戴欢婷黄蕾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