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天花正浓
那年夏天花正浓
◎冯艳梅
戴月打开母校郎平初中的大门,放下一袋沉沉的包裹。暑假的校园静悄悄的,跑道上两排高大的白玉兰树偶尔发出几声悦耳的小鸟啾啁声,晨风吹来,玉兰花香沁人心脾。
戴月呼吸着这校园熟悉的味道,眼里有股热浪在酝酿着,十年了!虽然除了这条跑道,周围的建筑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戴月还是认得出跑道尽头那一间,门口设置着盥洗盆的课室就是他们毕业班的课室,站在那一间教室前,她仿佛看到了昔日老师侃侃而谈的亲切面容、自己和生活委员出黑板报忙碌的身影、副班长刘小勇那精彩答题辩论的样子、陈丽敏婉转的诗歌朗诵声……这些生活的片段就像影片一样在戴月眼前闪过,那脆嫩的笑语声、那高亢的读书声,多么值得怀念的少年时代哦!
跑道对开是一个大操场,里面分隔着两个篮球场,篮球场旁边还有一些体育设施,如跳远、单双杠等。早上操场是整齐归一的早操队伍,在雄壮的早操音乐声中,整齐的队形、整齐的校服、整齐的动作配着音乐节奏动起来,仿佛在托着初升的太阳,早晨的校园一片朝气蓬勃。
十年前的戴月,就是在这氤氲的玉兰花香中毕业的,那时候她是初三毕业班的班长,毕业那一天,五十六双濡湿的眼睛对着玉兰树激动互勉:“愿我们出走十年,归来仍是少年。”十年之后的夏天之约,共同分享人生的历程。
戴月初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三年之后又考上了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投入乡村振兴工作中,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为乡村的各项振兴工作不遗余力。她现在是村委会的党支部书记,母校郎平初中由昔日的砖瓦结构变成今天三层框架结构,就是在戴月带领下乡村振兴的项目之一。
戴月环视已经面貌全新的母校: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还会带着少年的初衷吗?6月份开始,已经有同学陆陆续续打电话给她,并互加了微信,共同商讨这次盛大聚会的详细计划。戴月很激动,想不到相隔十年的时间,同学们还心心念念曾经的相约,对母校的这份情怀,作为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戴月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聚会策划人。
当戴月把她和同学们的十年之约告诉老校长时,这个当年的毕业班班主任激动不已,当时正值暑假,她把学校的钥匙交给戴月,并答应到时一定参加他们的同学聚会。
戴月打开保安室的门,把准备好的音乐插进去,顿时,一阵轻柔的音乐声《童年》《同桌的你》《栀子花开》回荡在整个校园。
到了约定的时间,汽车的喇叭声终于响起来了,戴月打开校园的电动大闸门,一辆旅游大巴停在学校的门口,第一个走下来的是毕业后在公安局工作的刘勇,他搀扶着老校长慢慢地走下车来,跟着走下来的是市教育局的科长林平、酒店高级经理徐雪、丝织厂生产组长薛刚、花店老板范晓玲、饭店服务员谭小明、环卫工人陆军……56位同学,来自不同地方,来自不同岗位,居然一个都不落下,他们互相欢呼、握手、拥抱之后,对着老校长、戴月大声喊:“老师好、班长好。”
“出走十年,归来仍是少年”的横幅在玉兰树下飘扬,戴月心情激动:“同学们,当年我们在玉兰树下的约定,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十年前的少年吧!”她拿起那个包裹:“我宣布,十年聚会盛宴现在开始!”她庄严地从包裹里拿起一条红领巾戴上,然后帮老校长也戴上,待同学们都鱼贯地戴上之后,操场上排起了当年的队伍,林平、谭小明、陆军、范晓玲、徐雪、薛刚、刘勇……戴月惊奇地发现,队伍的顺序和以前一样,位置都没有改变。
接下来是升旗仪式,56把声音高高盖过了音乐声,响彻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作为聚会的策划人,戴月把“归来仍是少年”的主题生活内容安排很充实,他们重温了十年前那紧张而又快乐、纯真而又朴实的生活画面:唱歌、跳舞、诗朗诵。在回顾十年的人生历程中,同学们分享了各自奋斗背后的甜酸苦辣,时而令人振奋,时而令人唏嘘。而最令他们难忘的,是老校长最后的讲话:“同学们,十年前的今天你们带着梦想起航,十年后的今天你们带着各自的成就归来,各自都有自己所选择的岗位、职业,但无论你选择了何种职业,身处何种岗位,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专心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面对困难挑战从容不迫,把握时机,赢得未来,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母校的大门永远欢迎归来的少年!”
夏日的和风吹动着高高飘扬的国旗,吹送着玉兰花浓浓的芳香,就像十年前一样,飘散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作者为佛山南海区作家协会会员、南海新时代首届作家培训班学员)
(《那年夏天花正浓》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万水千山赶赴另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