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城叠滘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
以文创为桨 把叠滘龙船﹃划﹄向世界

■表演者在龙船上表演佛山十番。

■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的龙舟文创。

■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主创何兆彬正在创作。

■何兆彬通过组织研学活动,传播传统文化。


扫码看精彩视频
6月16日,随着最后一支龙舟冲过终点线,2025中国(佛山)叠滘龙船漂移大赛在欢呼声中圆满收官。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仍沉浸在精彩赛事里,而在桂城叠滘茶基村的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内,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同样引人入胜。何兆彬正专注地打磨着一件龙船文创小摆件,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龙船形状的冰箱贴、印着龙头图案的T恤、绘满水乡风情的扇子……这些承载着叠滘龙船印记的文创产品,在光影中熠熠生辉,吸引着游客驻足选购。
“宁可煲烂,不可扒慢!”这句刻在叠滘龙船队员骨子里的乡谚,也恰是何兆彬五年文创征途的生动注脚。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的夏至,让我们跟着《写在大地上的历史·水上南海》走进叠滘,聆听何兆彬以文创为舟,推动叠滘龙船破浪前行的故事。
匠心突围
巧用科技 冲破滞销困境
作为土生土长的叠滘茶基村人,何兆彬的童年是在激昂的龙船鼓声中度过的。他不仅是叠滘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的创始人之一,更是国家级非遗佛山十番的代表性传人。“龙船就是叠滘的根与魂,我从小听着十番锣鼓,看着龙船在河涌里风驰电掣,这份热爱早已深深融入我的血脉。”何兆彬谈及家乡文化,眼中满是自豪与深情。
2020年,受疫情影响,叠滘龙船比赛停办。望着往日热闹非凡、如今空荡荡的河涌,何兆彬心急如焚:“要是这么珍贵的龙船文化就此沉寂,那该多可惜!”怀着对家乡文化的赤子之心,他与五位志同道合的伙伴一拍即合,在茶基村一间古朴的老屋里,成立了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用文创的力量让龙船文化在岸上“活”起来。
团队的首件作品选定为微缩龙船模型。从开料、挑选龙骨,到雕刻栩栩如生的龙头龙尾、细致打磨上漆,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们的心血。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当头一棒——一个纯手工木雕的龙船模型耗时两三个月,售价达数千元,让市场望而却步,销售十分惨淡。
“那段时间真的特别迷茫,但我们不甘心就这么放弃。”何兆彬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语气中仍带着一丝感慨,“手工是文化的灵魂,但如果只是孤芳自赏,再珍贵的文化也走不长远。”
在困境中,何兆彬和团队没有退缩,而是积极探索转型之路。2021年,他们大胆引入3D建模技术,巧妙地将传统手艺与工业化设计相结合,成功实现了龙船模型的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团队还大胆创新,开发出一系列价格亲民、设计精美的龙船周边文创产品。从精致小巧的冰箱贴、实用便捷的钥匙扣,到时尚潮流的帽子、轻盈飘逸的扇子,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将叠滘龙船的头牌、罗伞旗、四大赛区等特色元素巧妙融入设计,让古老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时尚活力。如今,廿四坊的文创产品已多达30余类,今年叠滘龙船漂移大赛那别具一格的奖牌,也是出自他们之手。
在茶基村,龙船漂移与佛山十番总是如影随形。作为十番代表性传人,何兆彬深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前十番在固定的艇上表演,后来我们大胆创新,推出‘水上十番’,在龙船上铺设定制木板,让艺人能够平稳表演。”何兆彬介绍。每逢比赛,河涌上龙船飞驰,激昂的鼓点震人心魄,十番乐声与观众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极具岭南特色的水乡风情画。如今,他更是大胆尝试将十番旋律与动感的街舞节奏相融合,让少年们在龙船上舞动非遗,“醒狮的腾跃、武术的刚劲,这些都是叠滘的文化基因,我希望它们能碰撞出全新的火花。”
薪火远播
少年接桨 龙船扬帆世界
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不仅是文创产品的创作基地,更是龙船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何兆彬深知,要让龙船漂移实现“自我造血”,就必须吸引更多社会群体的关注,尤其是充满朝气与创造力的青少年。
文创社积极策划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从最初配合学校和政府机构开展公益性研学,到如今采用成熟的商业化运作模式,越来越多的团队慕名而来,近距离感受龙船文化的独特魅力。目前,何兆彬已累计服务过上千名学生,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
更大的舞台在向叠滘龙船招手。今年2月,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的叠滘龙船模型远渡重洋,登上了法国卢浮宫第三届“国际艺术创意展”的舞台,向世界讲述动人的南海故事;5月,叠滘龙船亮相深圳文博会,其文创产品备受各方青睐;5月31日,两艘长达25米的叠滘龙船首次北上,在北京通州大运河上演了惊险刺激的漂移绝技。
回忆起龙船赴京的历程,何兆彬感慨万千:“运输过程困难重重,我们找了两辆28米的长途拖挂车,还多方协调交通部门,好不容易才把龙船运到北京,没想到其中一艘船竟然开裂了3米,幸好我们带了经验丰富的修船师傅,大家连夜抢修,才没耽误表演。”活动现场,两艘龙船在大运河上灵活地漂移掉头,何兆彬在场边激情地讲解,让北京市民领略到了岭南龙船的魅力。
岭南文脉在新时代奔涌向前。近年来,南海大力打造城市文化公共IP“南海龙堂”,汇聚了“盐步老龙”“半山龙”“飘移龙”等众多文化符号;贯穿全年的南海龙超,让七个镇街的水道全年都充满活力。在这片充满文化底蕴的沃土上,越来越多的年轻身影活跃其中,有扒龙船的“00后”扒手,有设计文创的美院学生,还有直播赛事的网红博主……传统化作了助力文化远航的风帆。
桨声灯影里,叠滘的龙船依旧在河涌中飞驰;文创社内,何兆彬和他的团队仍在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懈奋斗。恰逢夏至,蝉鸣渐起,骄阳似火,正如他们对传统文化传承那炽热而坚定的心。当百年龙船遇见青春创意,当非遗技艺拥抱现代传播,传统文化必将冲破时空的束缚,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洪晓诗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吕颜章佳琳张志成刘勇斌廖焜
(《以文创为桨 把叠滘龙船﹃划﹄向世界》由珠江时报社为您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 下一篇:p19